So Why Do Molds Stick?
玻璃鋼制品新模具為什么會粘模呢?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聚酯膠衣涂層的固化過程。
當自由基(由催化劑提供)打破了聚酯分子的碳碳雙鍵時,交聯反應就發生了,雙鍵變成了單鍵和一個自由基。這個自由基可以與其他碳碳雙鍵反應,碳碳雙鍵通常來自于苯乙烯單體。
當交聯反應完成時,得到一個相互連接的聚酯聚合物分子網絡,其中苯乙烯充當聚合物分子鏈間的橋梁。
這個過程有一個小問題。聚酯化學家告訴我們,在固化良好的樹脂或膠衣涂層中,約有94-96%的交聯點發生反應。這意味著4-6%的這些結合位點仍處于活性狀態。
Q:一個玻璃鋼制品新模具和一個已經使用一段時間的玻璃鋼制品模具有什么區別?為什么新模具有粘模傾向,舊模具即使脫模蠟沒有完全涂抹也不會常常發生粘模的情況?
答案是表面反應性。
新模具有一個活性表面,表面上暴露的4-6%聚合物分子會很容易粘到某些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初始模具的13-15%部分。
新模具初始界面磨合的目標是減少表面活性,以創造最惰性的表面。當使用脫模蠟或半永久脫模劑時,通過產品膠衣與模具膠衣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反應活性。
脫模蠟或半永久脫模劑不會在模具和制品之間形成不透水的屏障。其實際作用是降低模具表面能量,以較低的表面張力表現出來,用簡單的術語來說就是形成一個光滑的表面。在這種情況下,13-15%的粘模比例就會降低。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首先,民間有一個關于玻璃纖維傳說:“越厚的蠟能產生越多的屏障?!?/span>這并不一定正確。
例如,如果一層蠟是一微米厚,十層蠟可能只有1.5微米厚,差別非常小。
半永久脫模劑使用用高分子粘結膜,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上時,不與層的數成正比。
Q: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堅持用多層脫模蠟呢?
答案是覆蓋。
在涂單層脫模蠟時,很容易在模具表面留下小塊沒有被脫模蠟覆蓋的區域。盡管一層的脫模蠟就可以達到脫模效果,多次涂抹確保充分和徹底的覆蓋。
Q:那么,多少層脫模蠟才足夠呢?
統計數據顯示:2-20層。
平均在4-6層的范圍以外的都是無效的。有趣的是,更多的層數似乎并沒有降低玻璃鋼制品模具的粘模率。
手機網站掃一掃